大连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,前身为关东医学院。1949年并入大连大学,称大连大学医学院。1950年撤销大连大学建制,大连医学院独立。1969年大连医学院举校南迁贵州省遵义市,建立遵义医学院。1978年在大连市原址复办,仍称大连医学院。1994年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。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医学为主,理学、工学、管理学、艺术学、法学和哲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医科大学。 学校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,占地面积151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39.66万平方米。学校固定资产总值18.68亿元,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.66亿元。图书馆藏书97.20万册。学校设有教学院系部19个,其中临床学院3所,编制床位数8700张。
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076人,其中博士研究生269人、硕士研究生3987人,本科生8730人,外国留学生1090人。学校现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7782人,其中正高级职称751人、副高级职称689人,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共计1112人。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,辽宁省重点学科15个;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,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;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;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,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8个;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;本科专业20个。
学校现有国家“千人计划”人选1人,教育部“长江学者奖励计划”特聘教授1人,国家“杰出青年科学基金”获得者2人,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,新世纪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选3人,国家“青年千人计划”人选1人,国家“优秀青年科学基金”获得者2人,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,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,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入选者3人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4人;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14人,辽宁特聘教授16人。
学校为国家首批“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”项目试点单位,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,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,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,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,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,教学成果奖4项,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。拥有省级示范专业5个,本科教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,重点支持专业1个,创新创业建设改革试点专业1个,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,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,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,教学名师16人,教学团队6个,高等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3项、二等奖28项、三等奖21项,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4项、三等奖16项,精品课程15门,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,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,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,精品教材5本。近五年,学校参与编写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175部,其中主编15部、副主编24部、参编136部。
学校现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验室1个;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1个,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1个,辽宁省工程实验室1个,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,辽宁(大连)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1个,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,辽宁省转化医学研究中心4个,辽宁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1个。
2010年以来,学校承担国家、省部级科研课题580余项,其中973计划课题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0余项;科研经费2亿余元;以大连医科大学为完成单位的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160篇,进入ESI高被引论文8篇。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7项,申请发明专利66项,授权19项。主办《大连医科大学学报》、《医学与哲学》、《中国微生态学杂志》3种学术期刊。
学校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,已先后与美国、英国、澳大利亚、俄罗斯、日本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教学、医疗、科研合作。经教育部批准,学校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合作举办了“中美公共卫生硕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”。
传承历史,开创未来。全校师生秉承“甚解、敏行、明仁、济世”的校训和“团结、严谨、求实、创新”的校风,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,为建设国内先进、特色鲜明、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。
|